德庆梁记电器维修家是一座桥三代人参与建桥
2024-08-14 来源:无优资讯
来源:央视网
三代人参与"建桥"40多座
有这样一家人,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第一代桥梁建设者,到如今港珠澳大桥的主力军,他们一代接一代,把建造桥梁当成了毕生的事业。
新中国成立70年,这个普通而又不平凡的家庭,三代人用桥梁丈量着岁月,也连接起他们对“家”这个字的理解。
吴秋顺
吴秋顺:洛溪大桥、虎门大桥、国外的赞比亚大桥,一共30来座大桥。
吴灿国
吴灿国:九江大桥、德庆西江大桥等9座大桥。
吴立斌
吴立斌:港珠澳大桥等5座特大桥。
这是祖孙三代人,从爷爷到孙子,他们参与建设的桥梁加起来已经有40多座。三代人中,86岁高龄的爷爷吴秋顺早已退休在家,身患尿毒症的他每星期得去医院透析三次。虽然有病在身,但老爷子一谈起造桥的故事,就无比自豪。
吴秋顺:因为我一家都是木工世家,我祖宗都是搞祠堂啊、祖庙啊,这些大型建筑来的。以前做了一些石拱桥这些支架的试验,所以做起来是比较有底子的。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第一年,16岁的小木匠吴秋顺参加工作,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新中国第一代建设者。从小木桥、石拱桥,再到1988年代表我国梁式桥80年代最高水平的洛溪大桥。一座座突破中国造桥工艺极限的工程,从吴秋顺这一代造桥人手中竣工。
然而,小木匠造大桥,小木匠的儿子却不想跟父亲那样,造一辈子桥。
吴灿国:我小时候看过那个渡江侦察记,李军长很勇敢,我说我以后长大就当军长。
在老木匠看来,老子吃完的苦,儿子必须接着吃。
吴秋顺:要接,不接不行,要有人传下去。我这辈子不坚持,后面就很少人来做的。
放下军旅梦,吴灿国跟着老木匠上了桥。
吴灿国:我们什么工作都干,抬水泥、扒石子、铲沙啊,抬钢筋啊,有些手套都磨破了,那时候体力上有点受不了。特别是扒石子的时候,每一扒都是用腰力扒的,那时候累,有时候在石子上就睡觉了。
不知道多少回睡在石子上做着当兵的梦,睡醒了还得跟钢筋水泥沙石接着拼命。老木匠没想到,拼命的吴灿国最后拼成了先进。
吴灿国:单位还评我为先进工作者,所以给我很大的鼓励。
吴灿国参与建造的虎门大桥,超越父辈的作品,代表了九十年代初中国悬索桥的先进水平。荣誉伴随着病痛,让吴灿国无力坚持。然而,面对家庭第三代人择业,吴灿国却跟老木匠一样倔。
吴灿国:我儿子大学填志愿考大学填志愿的时候,他说他要报考那个生物,将来当医生,然后我就认为长子长孙要继承家业,要发挥大的作用。
"后浪推前浪" 参与特大桥建设
老木匠的孙子吴立斌从广东工业大学土木系毕业后,赶上了中国桥梁建造“史无前例”的巅峰,平均每年建造新桥达两万座。在广东湛江的东雷高速通明海特大桥施工现场,我们见到了吴立斌。
吴立斌:我在这个工地,从16年到现在3年时间了将近。
三年时间,他大概三、四个月才能回家一趟,其它时间基本上都在工地。吴立斌活成了记忆里父亲的样子。
吴立斌妻子:我从工地里出来的,所以他们那种生活我还是比较熟悉的,也是理解的。
年纪轻轻的吴立斌已经参与了世界第一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等5座特大桥的建设。
吴立斌:以前是我们向国外学习的,现在国外向我们学习。
三代人造了70年的桥,也见证了世界桥梁建设走出的新历史: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看欧美,九十年代看日本,二十一世纪看中国。中国现代桥梁总数超过100万座,21世纪人类新建的世界前100名高桥中,中国有90座。
吴立斌:我爷爷经常跟我讲,他也很想走我做过的桥,特别是港珠澳大桥,跟他聊的时候,身体不怎么好,等有机会,我一定再带他去多走走我参与过的工程,也是令他比较骄傲的事情。(记者 周旋 姜楠 郑晓明 王俊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