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时装

对特殊教育儿童的安置问题福利院的孩子是如

2024-08-14 来源:无优资讯

在儿童福利院内,孤残儿童是如何得到照料和教育的?成年后的孤儿,又如何顺利走上社会融入社会?

5月29日,上海市民政局首次举办“上海市儿童福利院媒体开放日”活动,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走进市儿童福利院,参观并体验这里对儿童的养育照料、特殊教育、康复训练等。

在社会安置方面,福利院开展了一系列实践项目,帮助大龄儿童实现“软着陆”。在福利院生活10多年的李文卫如今在崇明区一家爱心超市工作,而在福利院时,他曾在院内的“学生之家”超市内做了两年店长。记者从活动中获悉,截至目前,上海市儿童福利院己累计有280余位成年孤残儿童顺利回归社会。

在学龄教育方面,对于因身体原因无法进入社区普通学校的孤残儿童,福利院专门开设了启心学校,并成立脑瘫康教结合实验班、唐氏综合征患儿班,提高患儿生活认知水平。

上海市儿童福利院的孩子集体过生日。 澎湃新闻记者 栾晓娜 图

开展岗位实践项目

“如果没有这两年做店长的经历,我可能没这么快就能适应社会。”再次站在上海市儿童福利院内名为“学生之家”的小超市里,已回归社会两年的李文卫说。

李文卫今年29岁,如今在崇明的一家爱心超市工作,已经基本适应并融入了社会。李文卫曾在上海市儿童福利院里生活了10多年。25岁时,他成为“学生之家”的店长,27岁时回归社会,被安置到崇明区。

“刚开始也有些不适应,但慢慢地我就调整过来了。”李文卫告诉记者,在“学生之家”做店长的两年,让他在与人交流、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回归社会后,他也会经常回来看看。

已回归社会两年的李文卫,今天回来看看他曾经做过两年店长的“学生之家”超市。澎湃新闻记者 栾晓娜 图

从一名机构内成长生活的大龄儿童到进入社会安置阶段的独立社会人,这种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往往会使大龄儿童遭遇挑战。为了帮助他们挖掘自身潜能,实现从机构照料到社会安置的“软着陆”,儿童福利院积极开展了“大龄儿童岗位实践项目”等孤儿社会融合工作。

2013年,首个大龄儿童岗位实践项目——“学生之家”正式成立,通过儿童自主管理、经营的模式,加强了大龄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提升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更大程度地发挥了岗位实践项目的价值和意义。

在岗位实践项目不断深化和延伸的同时,儿童福利院积极对内挖掘潜力,对外拓展资源,先后在院内开拓出后勤维修组、医务科病房、配奶间等院内实践岗位,同时对接爱心企业打造岗位实践基地,为大龄儿童打造更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岗位实践平台。

今年,在结合环境共性与儿童个性的需求下,大龄儿童岗位实践项目又新设“儿童工作坊”子项目,组织儿童开展手工艺品的制作活动,帮助儿童培养兴趣、锻炼技能、挖掘潜能。同时,项目利用“互联网+”的模式,将儿童完成的手工艺品投入福袋机进行义卖,所得善款重新投入项目运转。

上海市民政局表示,自1998年以来,本市成年孤儿社会安置工作稳步推进,已逐步形成了市民政局牵头、全市各区着手落实,各方支持,儿童福利院配合的成年孤儿社会安置模式。

福利院内的环境照 。 上海市民政局 供图

开设特殊教育学校

儿童福利院如何对学龄孩子进行教育?

上海市儿童福利院主要承担本市范围内0-18周岁被父母遗弃,经公安部门查找后,确认为弃婴、弃儿的收容和养育。在福利院,对学龄孩子的教育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经评估可以进入附近社区普通学校就读的,便安排到社区普通学校就读;另一类是因身体原因而无法进入社区普通学校就读的孤残儿童,福利院专门开设了十二年一贯制的特殊教育学校——启心学校。

目前,启心学校有学前教育四个班,学龄义务教育阶段五个班,同时开展重残学生园区送教服务,服务学生200余人。

启心学校坚持“以儿童为本”的服务理念和“全人发展”的社工理念,针对孤残儿童的教育需求,开创性地提出“全人教育”的教育理念:一方面教育服务于全院0到18岁所有孤残儿童,包括早期干预教育、学前教育、学龄期义务教育、学龄期特殊教育、岗位实践教育以及社会融合教育;另一方面教育涵盖在儿童发展成长的各个方面,包括科学文化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生活管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

启心学校儿童在制作手工艺品。澎湃新闻记者 栾晓娜 图

据统计,在儿童福利院约有50%的儿童为脑性瘫痪,如何提高他们的能力水平,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一直是儿童福利机构的难点与重点工作。

2014年4月,针对院内的重度脑瘫儿童无法进班就读的特殊性,市儿童福利院成立了首个脑瘫康教结合实验班,班级由9名重度脑瘫儿童组成,配备有一名特教教师和一名康复师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分别开设认知、游戏、运动康复课程。

院内为这些重度脑瘫的孩子专门制定课桌椅,选用适合他们的康复器具,为他们制定个性化的课程内容,旨在帮助这些重度脑瘫儿童提高生活认知水平,提升生活质量。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孩子们从小组走向了课堂,从课堂走向了游乐场、动物园等小小社会。

除了脑瘫康教结合实验班,儿童福利院内还有一个唐氏综合征患儿班。据院方介绍,儿童福利院的孩子多数都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或智力残疾。在院内开展特殊教学的过程中,市儿童福利院发现唐氏综合征的孩子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普遍在身体、智力、语言等方面都要远远落后于同龄孩子。但是,他们同样也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渴望。

因此,儿童福利院让适龄的唐氏综合征孩子也加入到学前教育这个大家庭中。目前,适龄的唐氏综合征孩子参与课堂教学的比率保持在80%以上,所有符合条件的学龄前唐氏综合征的孩子都已按年龄和能力安排到不同的班级接受教育。

由于孩子们长期生活在儿童福利院这个大家庭,对于社会环境的理解和适应能力非常欠缺。

为此,院内还创设了情景模拟教室,聘请专业的团队设计和建造了各类模拟社会环境,包括医院、理发店、快餐店、超市等等,让孩子们通过最真实、最直观的方式来走近社会,积极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让他们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

房地产导刊期刊

商讯官网

农业开发与装备官网

东方收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