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

乒乓球可以养多久啊宝宝孩子不是乒乓球别随

2025-01-06 来源:无优资讯

开学了,家长长舒了一口气:终于把孩子又还给了学校。可过不了多久,心中的焦虑会被这句玩笑重新点燃:“考了70分,女子单打;考了60分,男子单打;考了50分,男女混合双打。”这句半玩笑的话把学习成绩和待遇处境的关系解释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很多家长把孩子当成了乒乓球,把养孩子当成了一场乒乓球比赛。

养孩子不等于打乒乓球

把球打到对方的球台上就是胜利先发短球,马上正手抢攻,一个侧身拉球,擦网让球变线,再大力扣杀,好球,赢下关键一分!无论用什么进攻方法,把球打到对方的球台上就是胜利,国球乒乓的赢球法则被诸多家长运用到了家庭教育当中,但却大大变了味儿。

部分家长习惯于把孩子成长进步的责任推给别人,自己更像是个挑三拣四的看客。前两天,有这一样一则小新闻:一位骑三轮车的家长,在三轮车的背面张贴了一大张自制手写通告,说自己的孩子在某个机构学习英语,学费交了两万多,学了那么长时间,孩子期末考试才考了40多分,自己的孩子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这家培训机构就是活生生的骗子,希望各位家长擦亮眼睛,不要上当,后面还附有孩子的成绩、家长的电话。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这位家长把孩子不合格的成绩公布于众,对孩子的学习自尊心和积极性都是一种打击,看来家长真是下了极大的决心要和这家培训机构一杠到底,真可谓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合作。”提高孩子学习成绩从来都是学生、家长和学校等三方配合的结果,无论哪一方都满心地希望学习成绩的提高。学习成绩没有提高,可能由于培训机构的授课水平确实不够高,可能由于学生贪玩注意力不集中,可能家长的监督程度不够,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我们抛开培训机构和学生的因素不谈,单说说家长,家长是否为学生成绩提高真正做了努力呢?监督孩子保质保量完成作业,作业是检查上课效果的有效途径,家长在监督孩子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孩子在知识点上的漏洞,可以更精准地反馈给老师;培养学习独立自主学习意识,作业过多、玩心大、身体累,都是孩子拖延作业或抄作业的借口,独立自主完成作业才能真正检验出掌握的水平,独立自主的学习意识是需要家长协助监督和培养的;老师指出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家长应该予以积极的配合,学习态度、学习细心程度、学习热情等都需要家长和老师互相配合。

配合老师检查作业

如果家长自己这些方面做得都很薄弱,只是觉得孩子的成绩由老师的水平高低、学校的好坏、孩子的天赋来决定,和自己没有太大关联的话,那么无疑在意识和心理就犯了基本的错误。作为家长,应做好家庭教育的部分,不能把这个锅甩给其他人。

只会扣杀不能赢球一张乒乓球桌,两副乒乓球拍,看起来简简单单,可赢球的技巧和方法却成千上百,只会盲目扣杀不能赢球,只会被动防守也赢不了球,只会台内推挡同样会失败输球。一名好学生的评判标准也从来不是单一的成绩优秀,考入清北复交等高等学府的学子不仅仅学业出众,综合素质从来也都是数一数二的。

只会扣杀赢不了球

用单一的成绩高低来评判自己孩子的做法要不得,因为高分的学生实在太多太多。可把分数当成唯一目标的家长不在少数,为了分数的提高对孩子做了无数要求:超前学习、强制读书、加大练习、杜绝电视等。可到了升学的重要阶段,家长却突然发现自己引以为豪的成绩一下子成了最普通的标准,心里一下子就慌了神。过多地关注分数高低,家长就很容易忽略孩子内息的成长。

大家都还记得当年火得一塌糊涂的军旅电视剧《士兵突击》,成才在A大队试训期间得分最高,射击、体能、反应等个人指标都名列前茅,结果却被教官袁朗无情淘汰,与战友的相处、心态的平衡等综合能力才是评判去留的最终标准,这也是为什么A大队从上到下都看重许三多的原因。等灰溜溜回到三连五班,成才开始真正思考自己生活的意义,于是开始改变,改变了光秃偏僻的五班,更改变了内心狭隘的自我,最终重回A大队,完成自我的蜕变。

成才回到五班蜕变

《精武英雄》中陈真与日本第一高手界川龙一在道场大战,战成平手,陈真评价对手说:“界川龙一先生的武功第一,是他的修为,而不是他的杀人伎俩。”武术界评价高手的标准如此,教育中选拔学生的标准也是如此,一流的学习成绩便是“杀人伎俩”,综合素质才是“武功修为”,想要取得升学中乃至人生中的胜利,就不能单纯地追求试卷分数成绩,更要注重孩子的综合素质。

学习成绩非唯一标准

等价不一定交换做陪练很多年,一直为主力选手提高而默默付出,自己几乎没有露脸登场的机会;征战球场多年,终于迎来大赛机会, 却首轮爆冷出局;在即将取得最后胜利的时候,自己不小心受了伤,不得不遗憾退场和冠军无缘……类似的经历在乒乓球世界中屡见不鲜。学习更是如此,并不是自己的付出一定会得到满意的回报。

等价交换不一定

“花了钱了,就一定得达到我心中的什么什么目的”这种等价交换的心理在学习中十分不适用,虽然抱有这种想法的人比比皆是。花了两千多学舞蹈,换来了孩子参加晚会的机会,孩子还在镜头前大大露了一回脸,刻成了光盘发给亲友炫耀;花了两千多学画画,换来了每节课后的一张画,课程结束家里的墙上贴满了孩子的画作。

文化课学习则不然,几节课下来,孩子的成绩还是没有什么长进,在原地踏步,家长心里这个着急啊,“我交了那么多钱,成绩为啥不见明显提升”的想法在脑海中自然就跳出来,再加上和艺术课成果的对比,越来越觉得文化课补习这钱花得太冤枉了。

欲速则不达

用尽浑身力气最后可能抽了空,心中老是在想能一招毙命,次次扣球成功得分,岂不知,有时大力扣杀远不如网前放短球效果好,用力过猛还有导致自己内伤的可能。欲速则不达,与其每次都能看见肤浅的交换成果,不如打牢学习的根基,不然可能导致孩子学习的大楼成为豆腐渣工程,一旦倒塌重新建设则需要耗费极大的力气,到时候才明白:过度追求等价交换,对学习有弊无益。

教育孩子就像打一场乒乓球,不能怨球的圆度不够,也不能怨球的弹性不好,推卸责任、进攻技巧单一、防守不到位、心态着急,其实都是自己的水平不够高,心态还不够平和。学会总结,学会反省,别把孩子当乒乓球,才能“更上一层楼”。

中国金属通报官网

投资与合作官网

葡萄酒杂志官网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官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