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时期为何会发现上品无寒门现象的发生真
2024-02-21 来源:无优资讯
魏晋时期为何会发现上品无寒门现象的发生?真相是什么?
魏晋时期为何会发现上品无寒门现象的发生?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也是我国历史发展上比较特殊的时期,它始于东汉的灭亡,终于隋朝的建立。并在这动荡的时代,产生了我们古代第二大官吏选拔制度"九品中正制",也因九品中正制度的不断发展,造成了士族与寒门的阶级差异性不断扩大,皇权与士族的矛盾日益激化。
并由此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现象的产生,使得魏晋南北朝时期出身寒门的有志之士,报国无门,才华得不到展示和赏识。但与此同时,这个动荡的朝代,也产生很多文学大家,艺术大家;所以,翻开历史的画卷,让我们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寒门,皇权的分析,来了解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现象的成因与历史遗留问题。
一、"九品中正制"的背景
九品中正制被建立在一个政局混乱,战火连天的时代,它起源于两汉时期的察举制,又称九品官人法,在魏武帝曹操在位时展露头角,魏文帝曹丕继位时正式成立。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各州郡中的官员的选拔,来选举出有贤能,有地位,有名望,和擅辩别人才的官员来担任"中正官"。
在这样皇权被架空的历史背景下,统治者对于崛起的门阀士族,只能用暧昧的状态来维持他,既不能太亲近,也不能太冷淡。同时,统治者为了维持朝廷稳定,为了维持国家的繁荣,只能另辟蹊径,通过加大对内官的扶持力度,加大对寒门人才捆绑,使自己的封建王朝得以达到势力的均衡。但由于士族门阀的阻碍,寒门依然不能进入朝堂的中心,这使得统治者的地位岌岌可危;魏晋时期的统治者只能作为门阀士族的傀儡,来维护这可笑的王朝统治。
而寒门子弟,由于国家朝堂的腐败,统治者的无能,使得那些才华横溢的寒门子弟的抱负得不到施展的机会;也使得他们最终辞官,归隐田园。这既是寒门子弟的悲哀,也是他们的幸运,悲哀的是壮志难酬,幸运的是减少了虚伪王朝对他们的迫害。正因他们对官场的失望,使得他们把满腔的热血,都奉献给了中国古代的文化产业。
所以对于魏晋南北朝这个时代,我爱恨交织,爱它为我们中国文坛做出的贡献,恨它给百姓们带来的疾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