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24个月的宝宝的好处发展经婴儿篇气质2
2025-01-06 来源:无优资讯
(六)卡根的抑制与非抑制说。
卡根经过长期追踪研究后认为,在婴儿期气质特质中只有抑制一非抑制这一项内容可以一直保持到青春期以后而不变,这表明抑制一非抑制才有可能是划分婴儿气质的真正的实质性的内容,才有可能是划分婴儿气质类型的可靠标准。
据此卡根把婴儿划分为两种气质类型,即抑制型和非抑制型。抑制型婴儿的主要特征是拘束克制、谨慎小心和温和谦让;而非抑制型婴儿则相反,他们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精力旺盛。婴儿的这些不同的行为反应主要并集中地体现在他们对"不确定性"的反应中。
除了以上六种主要的气质类型说以外,有研究者选取8~13个月的婴儿对其进行一年的追踪调查,发现婴幼儿的气质结构由外倾性(extraversion/surgency)、消极情绪(negative afectivity)和控制力(effortful control)三个因子组成,三个因子间高度相关。
总之目前关于婴儿气质类型的划分及特征等问题还未达成明确共识,但相对来说托马斯切斯的气质理论目前在婴儿心理学界的影响最为普遍,也最具有代表性。因为它较深入细致地揭示了婴儿的气质类型和特点,更为贴近婴儿的气质或行为情绪反应的实际。
·二、气质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气质的最主要特征之一是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一定时期和条件下气质是变化最为缓慢的个性心理特征。但是气质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观察和研究都发现婴儿"天生带来"的活动或行为模式是可以改变的。
这是因为婴儿的神经系统和心理活动都正处在不断发展变化过程中,后天环境和教育对婴儿发展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研究者通过一项纵向研究探究婴儿3个月至12个月心理状态和气质的异同及影响因素。
研究者让母亲填写相关量表并评估母婴交流情况,结果发现3~12个月的婴儿在气质维度上一般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而在母婴交流因素的影响下诸如悲伤等维度的气质有所改变。这种先天和后天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婴儿气质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并进而表现为气质发展的连续性和不连续性。
·(一)婴儿气质发展的稳定性。采用父母报告法对婴儿气质发展连续性的研究(Rothbart1981)表明,在第一年婴儿气质的稳定性呈现连续增长的模式,前后气质类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3(3~6个月)、0.59(6~9个月)和0.69(9~12个月)。
有很多研究者综合采用几种评定法(包括问卷法、访谈法等)证实婴儿气质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由于上述研究都是主要采用问卷法、访谈法进行的,因而容易把婴儿实际行为的稳定性和父母对其评价的稳定性混淆起来。
因此近年来人们开始对婴儿气质进行家庭观察研究,并取得了一些很有价值的证据。例如佩德森通过对12~30个月的婴儿进行家庭观察,得出了一个关于气质社会性的复合评估指标,并发现直到24个月时婴儿对母亲和对陌生人的社会性的个体差异才显示出一些较低的、不显著的相关。
另外一些家庭观察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由此可以看出,家庭观察法与访谈法和问卷法的结果不完全相同,前者所得出的婴儿气质的稳定性通常要低一些。但由于这些研究只是记录了婴儿的个别行为,因而人们对其结果的可靠性也提出了质疑。
后来研究者开始在控制得更为严格的情境下进行观察并加以测量,例如科纳等人采用几种客观手段观察、测量和评估新生儿的活动性和哭的个体差异,结果还是发现存在一种日益增长的稳定性,并且发现这些差异均不受出生环境的影响。
总之现有大量研究证明,婴儿气质具有较大的稳定性,俗话所说的"禀性难移"即是指气质的稳定性。
·(二)婴儿气质发展的可变性。气质虽然是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但其在后天生活环境和教育影响的作用下,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以改变的。这一点近年来也已被许多心理学家的实验研究所证实。卡根等人对100名婴儿的气质、(其中抑制型和非抑制型婴儿各半)进行了长达4年的追踪研究。他们采用婴儿对陌生同伴的行为反应作为评定气质类型的主要依据,以婴儿接近同伴所需的时间作为量化指标,研究婴儿气质在4年里的发展变化情况。
结果发现非抑制型气质的婴儿在4年里很少发生变化,而抑制型婴儿中有一半减少了抑制性。其中早期测量时心率慢而变化的抑制型婴儿比心率快而稳定的抑制型婴儿更易改变抑制性。另有研究发现,刚出生时比较急躁的婴儿在随后的两三年里比不急躁的婴儿更易转变为抑制型婴儿。
事实上社会环境(包含后天教养)对婴儿气质的发展变化有着不可忽视的持续性影响。由于家庭间、同伴间和师生间所存在的社会性相互作用的深刻影响,婴儿气质大都会发生一定的甚至较大的变化。例如卡根在研究中发现,一个在30个月时属于极端抑制型的男孩,由于家庭教养和后天环境的影响,到5岁时转变成为一个非抑制型儿童。卡根认为这主要是社会化使然。
此外普法伊费尔等人进行了有关抑制性和非抑制性行为的追踪研究,结果表明在学步儿期保持抑制和非抑制性行为的情况较少,而改变则更加普遍。
总之无数的实验事实说明,婴儿的气质是可以变化的并非一成不变。但至于这种变化的实质和内在机制是什么,目前尚无定论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