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宝宝养多大做茧好种桑养蚕稳增收
2024-07-15 来源:无优资讯
广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克长乡猴场村石漠化山区桑蚕高产示范基地农民正在除草。 本报记者 杨阳腾摄
广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克长乡猴场村农户牟定在介绍桑蚕养殖情况。
本报记者
杨阳腾摄
在深圳市的对口援助下,广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推广种桑养蚕,采取“党支部+公司+基地+农户”四位一体发展模式,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质量、统一销售,做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通过不断育优培优,种桑养蚕已成为当地颇具规模与特色的产业项目。
从广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县城往南沿着山路行驶30公里,在连绵山丘间豁然出现一片绿意盎然、风景秀丽的广袤农田,远远望去,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深圳市、隆林各族自治县三方共建的“种桑养蚕核心示范区”是克长乡猴场村石漠化山区桑蚕高产示范基地。
据隆林各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兼蚕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王胜强介绍,隆林县推广种桑养蚕已有多年历史。通过不断育优培优,已经成为当地颇具规模与特色的产业项目。截至目前,隆林县桑田总种植面积已达5.6万多亩;2019年全县桑蚕产业总产值达到9000多万元。
走上田埂,记者看到地里新种的桑苗生机勃发,田野间三五成群的农户们正忙着为新田除草。“目前示范区的核心区面积达1500亩,整个石漠化山区桑蚕高产示范基地有3000亩,全部是今年新种的。”王胜强告诉记者,示范区按照“政府引导、财政扶持、公司运作、能人示范、合作联动、群众参与”的工作思路,采取“党支部+公司+基地+农户”四位一体发展模式,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质量、统一销售,做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
在桑田不远处的蚕房中,一张张装满蚕茧的“方格簇”让农户牟定喜笑颜开:“这批养了3张蚕,大概能结出300多斤鲜茧。新茧后天就可以拆了,等收完茧,钱就可以进账了。”牟定告诉记者,他从2003年开始种桑养蚕,目前已经种了30亩桑树。如果天气好的话,一批蚕8天就能结茧,12天至13天钱就可以进账了。
“现在的蚕房面积约为160平方米,有点小了。今年,深圳援助我们建了个大蚕房,有300多平方米,预计今年6月就能投入使用。大蚕房内还配有自动化养蚕设备。搬过去后一年收益能达到20万元至30万元。”牟定说,“以前在外面务工挣的钱都不够用。自从养蚕后,感觉心里踏实多了。只要自己勤快点、多用心,种得多、养得多,挣得就多!”
“建立核心示范区的目的是让农户在此通过参与劳动接受培训,掌握种桑养蚕这门技术,最终达到让他们能够独立养蚕、发家致富的目的。”王胜强告诉记者,目前,核心示范区内有1100多户农户务工。在初期阶段,农户们依靠土地流转与劳务增加收入,务工费一天120元。按照规划,示范区每12亩桑田将划成一片,设置一个大蚕房,一年可供养50张蚕,收入在10万元左右,由县里免费提供桑蚕种苗和技术。待农户们掌握技术后,就由他们独立养殖。“农户们可从劳务、桑叶采摘、桑蚕养殖等多方面获得稳定的收入。”
核心示范区负责人聘请了广西蚕业总站的技术专家做长期技术顾问,为农户免费提供从小蚕至蚕茧一条龙的技术指导与培训。外聘专家白景彰告诉记者,猴场村这片区域属于典型的大石山区,平均海拔1210米,很适合种桑养蚕。桑树的抗病性好、耐旱、抗灾害能力较强。这里养出来的蚕茧质量非常好,可以达到6A级别,属于顶级蚕丝,因此产业附加值很高。猴场村石漠化山区桑蚕高产示范基地如今已成为当地一张亮丽的名片。
王胜强告诉记者,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桑蚕养殖的计划落后于往年。到8月份才能养出第一批蚕,全年可养3批蚕,一年收益将达600万元。到明年,核心示范区3000亩桑田可养1.2万张蚕,一张蚕预计可产100多斤鲜茧。鲜茧最低保护收购价是每斤20.5元,行情好的时候能达到每斤28元至29元,那么,1.2万张蚕仅鲜茧产值就可达到4000万元左右。
“为增强农户们的养殖信心,鲜茧由县龙头企业保价回收。”王胜强介绍,“当鲜茧价格低于市场价时,就启动保护价收购机制,高于市场价时则按市场价回收,以此可以大大增强蚕茧的抗风险能力,也保障了蚕农的收益和利益。鲜茧回收后由县加工厂制成半成品丝,再发往江浙等地制成丝绸和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