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保健的方法 心理疲劳的调节
2023-09-06 来源:无优资讯
心理保健的方法 心理疲劳的调节
一、十不心理保健歌
“十不”心理保健歌
人生在世不生气,心平气和病不欺,暗生闷气发脾气,气出病来无人替。
正视现实不攀比,知足常乐要铭记,富贵名利莫妄求,怡然自得少病疾。
胸怀坦荡不小气,“小心眼儿”要丢弃,生活琐事由他去,有了矛盾冷处理。
创造条件不孤寂,广交益友寻乐趣,寂寞孤单寿命短,爱好广泛身受益。
心情愉悦不疑疾,“杯弓蛇影”不可取,心理扭曲早就医,病魔定会绕道去。
乐观向上不消极,信心十足有毅力,拥有积极好心态,顽疾*何所惧。
人到老年不自卑,应把花甲当花季,人老当要心不老,童心常在神采奕。
出言行事不挑剔,顺其自然心如意,严于律已宽待人,搬弄是非更当忌。
去掉私心不妒嫉,妒火损人又害己,嫉贤妒能是小人,正直豪爽真君子。
遵纪守法不惹事,强暴蛮横遭人议,温柔行善康而寿,作恶多端必早死。
二、老年人心理保健法
老年人心理保健。根据国内心理学研究机构进行调查发现,现在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群中患有认知功能减退和痴呆、心理障碍、焦虑障碍的分别占到百分之十、百分之五和百分之四。人老了,包括大脑在内的诸器官的功能逐渐下降,这是自然规律,所以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减退是难以逆转的。而因为现在对老年人的陪伴等心理健康关往不够,导致很多老年人会情绪低沉、心情郁闷。再加上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消极事件”,如配偶去世,子孙辈工作不合自己的要求,晚辈对自己不孝顺,儿孙在外地谋生不能和自己朝夕相处,退休了昔日的同事、下属对自己日渐疏远等等原因,老人找不到自己的价值所在,认为自己对社会已经没有贡献,而自己也被社会抛弃了一样,从而心理健康状态更加不良。
在一些人看来,老了老了就没有顺心的事情,怎么能够快乐起来呢?这是一种典型的把自己的心情归结于生活事件的思维方式,看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是,如果按照这种考虑问题的路径走下去,则必然是“要想老年人心情好,心理健康,就必须让老年人避免碰到这些事情”。可仔细想想,这现实吗?问题的关键在于,这是一种不合实际的有偏差的思维方式。按照这种认识问题的方式,结论只能是“老年人的好心情、老年人的健康心理只能靠别人给予,自己是决定不了的”。
三、心理疲劳的调节
心理疲劳不仅降低工作效率,而且对心理健康也有很大的影响。长期的心理疲劳,使人情绪低落、心境抑郁、百无聊赖、精疲力竭,进而引起心因性疾病。这些疾病包括内分泌紊乱、免疫力下降以及各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消化道溃疡、糖尿病、心血管病、癌症等。近年不断见诸报端的英年早逝现象,其主要原因就是心理疲劳。过度的心理疲劳,无异于对生命的透支。防止和解除心理疲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要注意劳逸结合。工作要合理安排时间和轻重缓急,生活要有规律,重视积极性休息,适时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如跑步、游泳、打球和步行等,以提高肌体的活力、精力和人体在应付复杂枯燥工作时的适应能力。从而避免因从事的活动过于单一而产生单调、消极的心境。同时,每天尽可能保证7~8小时的睡眠,这对消除疲劳有明显的效果。
第二、要培养对所从事的工作的兴趣。兴趣的产生与大脑皮层上的兴奋点相联系,对从事感兴趣的工作不易疲倦,而对从事没兴趣的工作易于疲劳。在工作中,如果发现自己对本职工作和一些科目不感兴趣,也不必紧张、忧虑而形成思想负担。应想办法努力培养自己的兴趣。
四、心理保健的10招
心理保健10招
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我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很多人感觉到自己都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其实,心理学家认为,所有的烦恼都是自找的,只要你们学会了心理保健的10招,那么就可以远离烦恼与心理压力!那还等什么?跟问渠心理网一起来看一下心理保健10招吧!
第1招:贪得无厌法对知识的获取永远不要满足。每天的计划要排满,使自己的生活充实丰富。
第2招:平心静气法遇到不愉快.生气的事,不要发脾气或急于行事,先平心静气10分钟。
第3招:返老还童法常回忆童年趣事,拜访青少年(少年食品)时的朋友,这样故地重游,旧事重提,仿佛你又回到童稚时代。
第4招:到处伸手法广交朋友,乐为大家办好事,做一个社交家、外交家。
第5招:异想天开法极力把自己想象成是实践者,摆脱观赏者的地位,做主人,莫做客人。
第6招:众采博集法要有广泛的兴趣,喜欢钓鱼、养花、书法、绘画以及收藏各种物品等。
第7招:见异思迁法对新鲜的、奇特的、未知的事,要喜欢它、接近它、研究它、掌握它。
第8招:精神胜利法要不服输,保持旺盛精力,遇到挫折失败不灰心丧气,从精神上到行动上要战胜它。
第9招:腾云驾雾法读书、看电影、看电视或听人讲话,要专心致志并随之腾云驾雾似地将思维扩展开去。
第10招:投机取巧法每天要尽量省时、省力、节约。想出新的办法解决各类问题。
如果上面的10招还无法让你去战胜心理压力与不良情绪,那么只有最后的一个绝招,向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系统的心理保健吧!